芝加哥河畔談槍擊
- Warren
- Jun 1, 2022
- 6 min read
Updated: Jul 1, 2022

四月陣雨的滋潤,盛開五月的花朵,密西根大道上五顏六色的鬱金香,每年都能趕上母親節;熙來攘往的行人,無視來往路虎的喧囂,在美化的國際大都市街道的一角,走到口香糖大樓(Wrigley Building),越過大街,論壇報(Tribune)廣場邊,蘋果專賣店面,在飄揚旗幟的雙層吊橋邊,瞧見蘋果客戶聚集在底層,走出清晰透徹的玻璃門,就踏上芝加哥河畔的步道。
五月是芝加哥最美麗宜人的季節:氣溫回暖,細芽、嫩葉和初花,心情舒暢若似含苞待放的期盼和喜悅。走在河畔步道上,看著樹上的芽尖,露出清新的嫩葉,不過幾天的時光,清純的綠葉已經成就一棵棵的樹蔭,樹邊的花叢,陣陣撲鼻的花香,夾雜著不知名的鳥語,吸引多少人來到這大都市中寧靜的河邊。
河上的江輪遊客,乘客坐在大小不一的船隻,聽著導遊的介紹,仰望著兩岸高聳的大廈,仰天彌高,渺小的人身恰似一葉小舟,沿著河道,穿梭在都市叢林中。 河面上,還有私人游艇,也有獨木舟,還有一艘坐滿西裝筆挺遊客的餐宴船,透明的船頂和圍欄,可以看到舖著白色餐桌上的餐點和酒杯。

大半個月來,這幅美麗寧靜的畫面,被接二連三的槍擊案打得支離破碎。河岸南邊四條街的千禧公園,一群年輕人鬧事,打死一名16歲的非裔青年。河岸北邊四條街的麥當勞餐廳,又是年輕人打群架,兩死七傷的慘劇,把芝加哥最繁華的商業區,令人驚醒,暴力就在身邊。
紐約水牛城的食品超市,仇恨的殺戮,社會的分化,種族歧視的禍根何時了。 加州台灣教會的仇殺,把政治立場的分歧,擴大成你死我活的爭端。
這個社會病了,病入膏肓。
5月24日,德州傳來一位18歲的年輕人,在一所小學校,瘋狂射殺十四位小朋友和他們的老師。造成22死18傷的慘劇。混亂的現場,警察和FBI的奔跑,死裡逃生的恐懼,焦慮的學生家長,每次慘劇發生後,大家都在問怎麼回事?為什麼? 頓時,使我回想到1988年的5月20日,接到學校的電話通知,要求我立刻要把女兒接回家。因為一名持槍女子,闖進北郊Winnetka 的Hubbard Woods 小學二年級的教室,當場打死一名小男孩,射傷另外四名學生。案發後,凶嫌逃逸,整個區域的學校都被封鎖(lockdown),學生不可以自己離開學校。當時心中的焦慮和恐慌,即使看到女兒們平安無事,仍舊懸在心底了好幾天。這個芝加哥北郊湖邊好區,因為學校師資好,是全國排名數一數二的公立高中學校,才搬到這裡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就發生就個悲慘的事件。
槍枝問題,精神健康的議題,所有的專家、政客都在熱線上口沫橫飛,互相指責對方。 之後,有太多校園持槍殺死老師和學生的事件。像1999年4月20日兩位高中生扮演黑色駭客戰士,射死13名學生,並射傷另外21名受害者。
十年前,2012年12月14日,20歲精神失常的男子,在家先殺死自己的母親,再衝進康州牛頓城的Sandy Hook 小學,瘋狂射殺20名才6-7歲的小學生和6位教職員。如今,心靈深受創傷的受害者家屬,紛紛站出來,痛心地指責,為何校園悲劇一再重演。
2018年2月14日,在佛州的一所高中,19歲的高中生,狂槍亂射,17人慘死,17人受傷。
太多的校園槍擊案,真不忍一一枚舉。到目前為止,在2022年間,美國已經有27起校園槍擊案件。
每次槍殺案件發生之後,兩黨政客,包括在職重要官員,都在表示關切之後,同時指責對方輕忽人命,兩黨的媒體和粉絲,也擺出兩個陣線,加入漫駡的仗勢。隨後,新聞報導少了,人們又淡忘了,又要等到下一次悲劇重演。
我們不能一等再等,白白犧牲無辜的百姓。一定要看到可行法案的付諸實行。
芝加哥市長在千禧公園槍殺事件後,宣布針對16歲未成年人的宵禁(curfew),呼籲家長們,關心你們自己的孩子,要無時不刻地知道孩子在那裡?可是,當局有否關心過孩子們?孩子可能根本不知道他們的父母親在那裡?甚至不知道父親是誰?沒有一個政治家能面對社會福利制度造成的偏差, 沒有適當家庭照顧的青少年,是現今社會亂象的根源之一。

多少年以前,芝加哥警察介入南區某些高中上下學的安全問題,因為販毒幫派滲入學校拉幫入伙,學生的安全到岌岌可危的地步。
這麽多年來,槍擊案件大幅度的上升,販毒犯罪集團的火併,讓警力疲於奔命,無法應付,這個事實不但沒有受到重視,反而很多政客在競選期間,只為選票,以警察暴力為由,不從警察超負荷量來衡量問題,卻高呼「減縮警察編制」制肘警察的公權力,讓犯罪組織更加囂張。搶刧不超過千元美金不算重罪(felony),釋放監獄未服滿期的罪犯是為解決監獄擁擠問題,警察逮捕等於是圖勞無功,動則得咎,他們的心態已經躺平了,等任何槍擊案之後,再現身處理善後,才是明哲保身的智舉。
過去兩年來,芝加哥市區的暴動,國民兵被徵調到社區維持秩序,社區組織自衛小組,人民持槍枝的人數爆增。有了槍枝在手,真安全了嗎?如何制止販毒組織的犯罪行為和管制槍枝,是勢在必行的訴求。
政客們在競選期間,以花言巧語煽動選民:你比以前生活得更富裕了嗎?今天選民也應該清醒地思考一下:我們的生活環境比以前更安全嗎?我們選出來的政治人物,到底為社區的安全和福祉,貢獻了什麼? 民主制度的優點在於選民的理性,政見與辯論,選賢與能,造服人群。曾幾何時,利益輸送和財團勾結,媒體操控,主導風向,大眾的情緒被挑撥,連家庭成員也壁壘分明,恨憎極端。一般民眾都受不了了,個性敏感的少數,因而走向激烈的衝突,一發不可收拾。激化的民族民粹,歷史見證猶新,陷入洪流的民眾,很難自知。
極左極右的政策,都會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有難以修復的損失。保守派和自由派的互相制衡監督,都要瞭解,大撒幣只是一時的救急,輔導就業技能才是長遠之計。
今天的通貨膨脹,物價高漲,使窮人更加捉襟見肘,街頭路口乞討的人數愈來愈多。我們無法知道多少人因此挺而走險,搶劫搶車,但是,公然搶劫名牌精品商圈的新聞,仍然屢見不鮮。
冷靜的思考,才能真正認識到問題的徵結,對症下藥。
在防疫和通貨膨脹的壓力下,槍枝管制、販毒吸毒問題、心理健康議題、輔導就業和照顧弱勢群體,都要同時進行,是一項浩大的社會改革工程。 這項社會改革工程的艱鉅,使我想起芝加哥河的清淤改道的歷史,為了居民的食水安全和環境衛生,政府和人民的決心,投入超級的社會成本,終於有了今天的成果。
現在芝加哥河的河水,從密西根湖向內陸流,以前的河水流向,可不是這樣的。
十九世紀的芝加哥已經是美國中西部的大都市,人口稠密,下水道的排泄,屠宰業的腐化殘骸,工業區的污染,全部經由芝加哥河滙集注入密西根湖。芝加哥區域因水源污染而造成霍亂傷寒死亡人數,在1835年間,幾乎高達人口的百分之6·75。
改善食水安全是當務之急,於是開始提高建築物基層,置入更大的下水道,開鑿運河,疏通汚水流量,努力了數十年後,終於找到徹底解決的辦法。

在1892年到1900年間,一項龐大的工程,計劃引導湖水,注入芝加哥河,更長更寬更深更多的運河連線,把汚水和河水,西引入密西西比河系統。
還沒等高等法院審理隔鄰密蘇里州的法律訴訟,芝加哥的工程就開始爆破開工了,大批廉價勞動力,包括華人和墨西哥新移民,加入改造河道流向的工程。
芝加哥贏得"Windy City"的頭銜,聽說是當時芝加哥的政治人物,以「霹靂烽行」的手段,先斬後奏的決心,徹底改善大芝加哥民眾飲水安全的鐵腕作風。
現在,芝加哥市區三百萬人口,大芝加哥區的一千萬人口,依靠多處汚水處理廠和離岸兩哩的水泵取水,經過過濾處理,就可以安心使用乾淨安全的密西根湖水,這就是前人大刀闊斧的成果。
生活在今天的網路世界,打開電視報紙和視屏,每個人都陷入真假消息的亂流中。
以訛傳訛,以謠傳謠,人人都在推波助瀾,自以為是,卻又人人自危。消糜暴戾之氣,回歸正常的社會秩序,讓溫暖重回人間,以人溺己溺的胸襟,淨化心靈之河,人人有責。
芝加哥河水清理工程耗時超過一個世紀,期許,世界亂象的淨化能在大家的一念之間:以真誠、善念對待周邊的人,關心並伸出援手,就可能把暴戾之氣化成祥和。
沒有人可以䄂手旁觀,身為自由民主社會的一份子,就不能獨善其身,要積極參與地方和聯邦的政策規劃和審核,才能分辨誰是政客,誰才是真正為民服務的公僕。
5/30/2022 美國國殤節 於芝加哥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