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槍擊案背後的精神健康問題

  • Warren
  • Jul 11, 2022
  • 6 min read

Updated: Mar 24, 2024


Highland Park 距離芝加哥市中心約25英里,人口3萬左右,是北湖濱(North Shore)高級的白人住宅區。我時常在週末開十來分鐘車程,享受美食,就到鄰近小鎭 有名的拉薇尼亞(Ravinia)公園, 每年夏季的音樂會,可以説是芝加哥交響樂團延伸的戶外演奏廳,家戶大小,在草地上蓆地而坐,享用野餐飲料,同時欣賞世界級音樂家的演出,愛樂者的最愛-馬友友和郎朗也經常在拉薇尼亞演出。


美國國慶遊行,鎭上居民終於可以像往常一樣,沒有疫情的顧慮,攜家帶小偕老,期待著學校樂隊、儀隊,各界團體的車隊,還有警車、救火車的列隊遊行;一陣槍聲從商店屋頂朝向群眾射擊,7死38傷的慘劇,把這個平靜有文化的小鎮變成恐佈的煉獄。


槍手在逃,附近城鎮的慶祝活動、遊行煙火一律取消。手機上即刻顯示市政府的警告:沒有特殊必要,留在住宅裏,不要外出。


搶救傷亡、警戒封鎖、尋求線索輯凶,頓時,全國各地電視新聞報導,射殺群眾的槍擊案,又增加一個悲傷的紀錄。


案發八個小時後,21歲槍手,被逮捕。


因為這個槍擊案距離自己的住宅很近,槍手在逃的全面警戒,把我推回到1988年5月20日,一位神經失常的女槍手,在社區小學射殺二年級學生後,在逃,所有附近學校被封鎖,學校的學生必須由家長親自接回家。後來,女槍手闖入民宅,打傷屋主後,自己舉槍自盡。

心有餘悸之餘,卻無法理解槍枝怎麼會落在精神病患手裡?


有關國慶槍手的訊息,在警察的新聞發布會上, 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這位槍手在2019年4月,有過企圖自殺的行為,同年9月,揚言要殺死所有的人,警察在他家中搜出16把匕首、尖刀和武士刀,後來警察歸還這些「武器」,沒有起訴的紀錄。

2019年12月,當時只有19歲的槍手,申請槍械持有人證件(Firearm owner identification FOID),未滿21歲,他的父親卻為他背書。


看到這兒,我整個人都錯愕地不知道該説什麼了?一連串的大問號在心裏頭打轉:


小孩的行為舉止,父母居然視若無賭?他的父親還為他背書買槍?雖然父母親還沒有被控訴任何罪名,他們已經聘請了律師答覆媒體和警察的詢問。


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是,州政府警察發槍枝存有人執照時,是否有失職的嫌疑?Red Flag 法規,是立法機構授權警察在懷疑持槍人的精神狀態有問題時,可以把執照吊銷,沒收槍枝。在2019年的4月和9月的事實,被掩蓋了?還是被忽略了?


這個槍擊案,又成為雙方政黨的口水戰。政要們除了表達對死傷者家屬的哀悼和關心之外,很少人提出精神健康的問題。所有的民眾都呼籲槍枝管制立法迫在眉梢,關乎社區和個人身體安全,刻不容緩的議題。


哈佛精神病學報告(Harvard Review of Psychiatry),有耐人尋味的説法:精神病患和槍擊案沒有直接關聯,還列舉幾個重大死傷案件,案發前,槍手都沒有精神病史,也包括德州Uvalde 的17歲輟學的男生。每次槍擊案都歸咎於精神病患是不公平的,更容易讓群眾歧視病患和他們的家屬。在報告中,強調共和黨的總統和州長怪罪精神病患,而忽略槍枝管制的問題。


槍枝管制強調是什麼人有資格擁有槍械,涉及到「背景調查」,有沒有犯罪違紀危害公眾的傾向,有沒有精神病史等等。以這次國慶槍手為例,他在父母包庇、警察忽視不做紀錄,或是州警和地方警察之間,沒有可以尋查的管道,他還是可以買到槍枝的。


槍枝管制還特別強調不可以銷售火力強勁的攻擊性武器。


紐約的罪犯臨床精神病柯恩醫生(Dr.Ziv Cohen)指出,加強精神健康服務,可以減少因槍枝造成自殺的死亡,但對群眾射殺的案件,卻無從做有効的預防,因為它太難預料了。


一般精神病患有幻覺,脫離現實等症狀,或是壓抑,被家庭、同學孤立,自戀、狂燥、多疑,而且對被侮辱、被威脅特別敏感的人,或許想做一件大事,來證實他們的觀點。但在精神病學上,沒有有効的方法去檢測出來,進而防止悲劇的發生。


即使在學校裏,所有的老師、校車司機、教練、清潔工和餐廳服務生,注意到某個學生可能會傷害別人,即使「舉報」這種可能的威脅性,以現今的精神健康系統,很難發揮作用。


就在今年五月初,紐約上州的老師舉報一名白人年輕學生,在課堂上,宣布令人毛骨悚然的謀殺/自殺計劃。這位學生通過心理測試而被放行之後,他到水牛城(Buffalo)的超市,射殺10名黑人。他的辯護律師正準備以「精神錯亂,insanity」減輕罪刑或脫罪。


去年發生在密西根州牛津高中(Oxford High School)槍擊案之前,老師看到15歲的學生在桌上畫的暴力圖像,家長立刻被通知到學校把這個孩子領回去,並規定在48小時之內做心理輔導。家長拒絕合作,把學生送回教室,當天就發生了射殺行動,造成四死的悲劇。


一位出生在南韓的23歲學生,對他的室友談及自殺的言論,在2005年12月,被法官限令尋求精神醫師的醫療鑑定。2007年2月和3月,他分別在網路上和槍枝店舖買到他的武器和彈藥,4月16日,瘋狂地在兩處不同維吉尼亞州的大學園區射殺32名受害者後,自殺身亡。


柯恩醫生的結論是:精神健康機構,無法解決美國槍擊暴力問題。


2014年5月在臺北捷運車廂上,21歲的大學生隨機殺人,造成4人死亡,24人受傷。後來被判處4個死刑。從一個單純學生變成殺人犯,中間留著太多無解的疑團,是小學時在班上嬉鬧兩個女同學而被老師處罰,要公開向對方道歉 ,對老師起反感?他曾經受到同學的覇凌拿剪刀戳同學,也曾因為對老師的管教反感,連續一個月帶美刀工到學校,想要刺殺老師。恨世與厭世,長期在這樣扭曲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裡成長,什麼樣的心理意識,讓他成為帶刀的獨行狹,充滿殺氣,終成冷面殺手。


這裡沒有槍枝的問題。這位學生已經被槍斃伏法,還會有誰去瞭解他,深入探究病因,關注有類似的族群,避免社會再次受到傷害?


當這位學生的父母在捷運江子翠站3號出口下跪道歉時,心中真是充滿無奈,他們能夠防範於未然嗎?


1999年 4月發生在科羅拉多州科倫拜高中(Columbine High School),兩位12年級的學生,身著黑色駭客風衣,殺死12位學生,1名老師,槍傷其他21名學生,然後雙雙自殺。

有位人士提供槍械給行兇者,被判刑六年的牢獄監禁。


其中一位槍手的母親,走出她因兒子闖禍造成的憂鬱症,接連下來的癌症、離婚種種不幸,絕對無法彌補受害者和家屬的悲痛。她在TED talk的演講中,對自己親養又生活在同一個屋頂下的孩子,居然如此陌生。在案發兩年前的筆記本上,塗寫著自殺和自殘的衝動,居然能找到另一位和他同病相憐的同學,一起聯手幹出冷血的射殺惡行。這位母親知道一輩子都要背負兒子行為造成的痛苦,但還是想知道那些可能無法知道隱藏在孩子內心的實情。


嚴格的槍枝立法,勢在必行。購買槍械的背景調查,要如何才能真正彌補行政流程的漏洞,更需要立法部門的智慧。


民主社會經歷過數年選舉的惡鬥,極端保守極端自由派的分化,撕裂族群的和諧,連家庭成員都會因政治立場的分歧,不相往來,人的神經緊繃度,都到了極限。家庭和睦的聚合力,老早就隨著科技進步而潰散到慘不忍賭的地步。夫妻親子的互動,都已經電腦數位化,各守各的手機,沈迷在電腦遊戲或網路小說,小孩的心靈發育,還是需要傳統的愛心,才能得到平衡發展,也直接影響到心理和精神健康。


疫情的挑戰,石油價格飆漲,通膨和全球股市動盪,加上俄烏戰爭的延長而影響全球糧食供應鏈,社會治安惡化的憂慮,保持精神健康是極具挑戰性的最好選項。


7/11/2022 於芝加哥


 
 
 

Comments


Thanks for submitting!

© 2023 by Train of Thought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