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戲𥚃戲外的梅姨 - 戲説婚姻(三)

  • Warren
  • Oct 28, 2021
  • 9 min read

Updated: Mar 24, 2024

這回「戲説婚姻」從當代最受歡迎的女明星:梅姨(Meryl Streep) 説起。


挑選出四部有關婚姻的電影,再以她自己真實的感情做結語。


第一部電影:「精靈之家,The House of Spirits」


小小年紀的梅姨就有「特異功能」,心地善良、聰明伶俐的她,可以預知未來。街坊鄰居都排著隊,等著她解答那些奇奇怪怪的靈異問題。


大姐「蘿絲」的未婚夫-鐵叔(Jeremy Irons) ,在父母親面前,向大姐求婚時,梅姨已經知道「鐵叔」註定就是她這輩子的丈夫。天真無邪的她,挨著鐵叔身邊坐下,施展「搬運功」,讓桌面上的小花瓶一震一震地移動,引起他的注意。


梅姨的父親是政商界名人,對手使壞,送來下過毒的酒。沒想到大姐誤食,香消玉殞。心靈受到創傷的梅姨,從此不言不語。


九個年頭過後,鐵叔採礦發跡,回頭想娶梅姨為妻,她開始説話了,一口答應。

鐵叔脾氣暴躁,自私自利,對他自己的姐姐,惡言惡語。梅姨善待姑姑,彌補先生做人處世的不足之處。她也包容鐵叔的土著女人和他的私生子。

當梅姨和鐵叔在洞房合好時,她已經知道一個女嬰就要誕生了。他們的女兒,碧安卡,是個活潑可愛,崇尚自由的正常女孩。碧安卡愛上父親工頭的兒子,惹火鐵叔,這門不當戶不對的。

梅姨䕶著女兒,只要他們相愛,沒有什麼對不對的。這可激怒了鐵叔,出手打了梅姨。梅姨對他説,從此以後,她不會對他再説一句話,搬出莊園,回到娘家。


碧安卡生了一個女兒。孫女艾爾芭和梅姨都有「特異功能」,他們都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但又不能改變這些事,只能接受,承受,命運自有安排。


一天,梅姨跌了一跤,她問孫女說,她要離開了,害不害怕?孫女一點都不怕,孫女知道,爺爺臨終時,奶奶會回來接他回家。梅姨過世後,鐵叔才懷念她的善良與賢慧。為什麼世上的夫妻,活著的時候,不懂珍惜,等一方走後,才大夢初醒,後悔莫及。


這𥚃只是把「婚姻的伴侶,是不是前輩子註定的?」抽出來闡述一下。影片中也提醒「預知未來」無法改變命運,就像女兒碧安卡在牢房裏,殘酷地償還鐵叔私生子復仇的業力。


原著作者為了鼓勵九十九歲的老祖父,天天給他寫信講故事。沒想到,這麼一寫,就寫出快六百頁的「精靈之家」。


據說這個孫女就是原著作者影射的自己。


第二部電影:「法國中尉的女人,」


這是一部有「戲中戲」的好電影。梅姨飾演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愛情故事的「莎拉」,鐵叔則是剛和富家千金訂婚的小伙子「查理」。


在風大浪高的防波堤上,「查理」不忍心看到站在堤岸盡端的「莎拉」,頂著風冒著隨時可能被捲入海中的危險,上前呼喊她的名字。霎那間,她回頭一瞥,斗蓬𥚃露出哀悽艷麗的容顏,和那楚楚惹人憐愛的眼神,他完全被震住了,魂被勾走了。


從此以後,他關心她,同情她的處境,一個弱女子,被一個「法國中尉」始亂終棄。她每天眼巴巴地望著海,等待她的男人。村𥚃的人,把她當成是個沒有羞恥心的瘋女人。


他暗地保䕶著她,在望著海的樹林草叢中的「莎拉」自然不會看不到這個癡情的男子。他找各種藉口靠近她,渴望被人保䕶的她,不迎也不拒,這可把「查理」整得七葷八素,掉入代價極高的愛情漩渦裡。


有一晚,她獻身於他。他驚訝地發現:這是她的第一次。


到底有沒有「法國中尉」?這必定是村民不能接受她,給她套上的莫須有罪名。他更加憐愛她,捨棄已訂的婚約,準備和她遠走高飛。不料,她沒赴約,聽說被送到精神病院。


在攝影鏡頭以外的梅姨是名叫「安娜」的女演員,鐵叔即是叫「麥克」的男演員。他們都有家室。在拍戲之餘的婚外情,他們過得挺恰意的。


他們在房間裏親蜜,即使「安娜」的先生打電話過來,她也能應付不迴避,反正他們還在對台詞,酌磨戲中的細節。他們之間的關係,已經到了要擺在檯面上,攤牌的地步了。


有一次,安娜和她先生一起到倫敦,拜訪麥克和他賢淑的太太。麥克還找個機會逼問安娜:什麼樣的安排,會是他們的下一步?


麥克的深情,有若查理的癡迷,有時可憐到像是被人,被自己的感情折磨得六神無主。

安娜的冷靜,有如莎拉令人摸不著邊般的冷酷,卻又令人著迷、神魂顛倒。


戲中的莎拉,三年後,終於又出現,接受名譽掃地的查理。兩個人在一隻小搖船上,畫上「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句點。


在拍片殺青的慶功宴後,安娜左思右想,假如她跟著去倫敦,那她到底算是什麼?沒等麥克出現,她已經開車揚長而去。麥克狂喊著「莎拉」!可憐的他,還真搞不懂自己身在何處!

「查理」和「麥克」,這兩個男人總是「有情卻被無情擾」,為什麼?


男女電影明星傳出的緋聞無數,是假戲真做,還是難逃劫數?有多少追求明星夢的少女,投懷送抱,變成「導演女郎」? 又有多少「潛規則」設下陷阱,無法抗拒?


近幾年來的「我也是,MeToo」運動,暗潮洶湧,抖出更多的醜陋;哥倫比亞傳播公司大咔,電視新聞主播,超級男演員⋯⋯,中劍落馬的不計其數。這些都是「婚姻」的威脅,直接間接的影響,難以想像,無法估計。


第三部電影:「廊橋之戀,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


梅姨飾演一名義大利女子,滿懷期待地嫁到美國,沒有想到過的卻是愛荷華卅(Iowa)鄉下農村生活。美國的摩天大樓和燈紅酒綠的都市,都是電影中的過去,如今,只有一望無際的農田和幾口牲畜,這個落差,留存著某種程度的遺憾和空虛。老公是樸實憨厚的農夫,他們的可愛子女,已經是上高中的青春期。


一年一度全州的市集,把單調枯燥的生活步調,增添了一些興奮,兩個孩子高興地跟著老公,帶著牲口離家四天的長週末,梅姨留在家𥚃,打掃房間曬被子,落個清淨。



一部小卡車,緩緩地駛入視線,原來是扮演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的伊爺(Clint Eastwood)下車問路。他正在尋找一座古老的廊橋,卻迷了路。


閒也閒著,梅姨就權變成一名嚮導帶路。看到攝影師跑上跑下地,這完全是一種不同的謀生方式,隨心所欲,無牽無掛。久未和外界接觸的她,倒覺得挺新鮮好奇的。


等伊爺把在橋底下摘的花束,遞給她時,一股嬌羞的感覺,那真是塵封已久的心跳悸動。

一杯冰茶,加上葉茲(Yates) 的詩篇,展開這浪漫的週末。


她聽到伊爺外面的趣事,到處遨翔,無拘無束,正是她二十年來青春的期盼,還有非洲的沙漠羚羊,更令她興奮嚮往。若似 落入情網的她,重新點燃往日的夢幻,又遇上這見過多少世面的調情高手,暫時忘卻單調乏味的生活,穿上新買的裙子,走入愛戀,享受滋潤。


廊橋上可以留下倩影,藏留在心底的,卻是令人難忘的燭光晚餐,鴛鴦共浴和床第的纏綿與傾訴。若似花花公子的伊爺,卻動了真情,要帶她遠走高飛,一起探索浪漫無際的世界。


第四天的到來,是必需面對的現實。


梅姨的演技絕對是一流的,她帶觀眾入戲,讓人錯覺,她正演著你我,她的掙扎更讓觀眾心頭扭得緊緊的。梅姨在意圖私奔的一幕,手握著車門把手,雨水灑在車窗,她淚水盈眶。

不走,就永遠失去那可以飛翔遨遊的翅膀。走了,樸實的老公亦復何罪?可愛孩子回來時,面對的是這個原本溫暖的家,就會被她的自私和任性,瞬間破碎。


這部電影引起轟動。有位影評人譏諷他們,已經是皺皮老臉了,還來演這激情的青春戲。

不説影評人不厚道,其實他根本不懂人生,更別提愛情。


愛情不受年齡的影響。生活閲歷愈多,情感的體悟愈發細膩,更加深刻。激情過後,成熟梅姨的理性,還是可以分辨出,那令人昏炫的愛情火花,是實是虛。有人認為,梅姨不夠勇敢。愛情敲門時,不抓住,就永遠失去。有人覺得,梅姨夠理性。假如沒有及時煞車,跟著伊爺,那可靠不住,説不定會跟著他到處漂泊,居無定所。


這個愛情故事,沒有讓別人承受傷害,只是藏在內心深處,變成最甜美的回憶。


餘生,梅姨「只要曾經愛過何必擁有」。死後,囑咐骨灰撒遍「麥迪遜橋」,和真愛永恆廝守。子女領悟到母親內心的愛情:兒子調整了家庭關係,女兒走出無可救藥的掙扎,毅然離婚。


第四部電影:「克萊默 對 克萊默, Kramer vs Kramer」


梅姨和荷生(Dustin Hoffman) 結婚後,生下一個小男孩。可是她一直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在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下,她一直忍耐著。等待小孩六歲時,她不忍了,毅然離家出走,尋求她事業發展的夢。荷生又要當爸,又要當媽,還被炒了魷魚。


十五個月後,梅姨的服裝設計業務有了眉目,回頭向荷生爭小孩的監䕶權。上法庭,什麼事情都可以變成醜陋惡毒。過去婚姻中的甜蜜,完全失去了魅力,還可以用不同的解讀,那只是心機和自私自利。孩子小小的年紀,夾在中間,他那能選擇?他要爸爸,也要媽媽。


這部電影突顯兩個問題:離婚對子女的衝擊,夫妻關係和職業生涯的共存問題。


誰都知道子女是無辜的,離婚令子女無所適從,在他們人格成長中,造成嚴重的缺陷。也有為了子女,維持著淡漠空殼的婚姻狀態,等子女長大成人後,立刻離婚。其實,孩子照樣受到傷害。父母的言教身教怎麼突然碎裂,自我否定了呢?在軀體和靈魂深處,他們都從父母而來。離婚就是截肢斷臂般的殘酷。或許子女瞭解父母的不睦,分開或許更好,子女的心被傷了,破鏡無法重圓,就只變成碎片中的殘痕。


很多成年子女在父母離異後,還要接受很長時間心理諮詢治療。


夫妻職業生涯的調適問題,也一樣複雜。


生活的開銷、健康保險、房貸和子女教育費、幾乎所有的家庭,都需要兩個收入才可以解決。在小孩正需要全職照顧的時候,絕大多數的媽媽留在家裡。也有夫妻有個恊議,誰賺的錢少誰留家。這個年頭,女性賺錢多的例子太多了。這也會造成潛在的心理壓力。大家都明白「夫妻應該互相扶持」,給對方更大的空間,發揮長才。可就有沙文主義的意識作祟,或是女性的柔性沒有時間維䕶,陽剛霸氣,讓男生沒有安全感,反而去尋求「需要被保護」的女生。


也有男性嫌棄女性呆在家裡無所事事,反把女性逼出一條路來,一展長才有了事業,也走出了家庭,不再回頭。


夫妻都有職業的婚姻,少了金錢的壓力,少了時間相聚,拉長彼此的距離,增多了莫名的疑慮。加上現代的生活方式,工作娛樂都離不開電腦和手機,好多夫妻的日子,一天真説不上幾句。


婚姻生活的品質保證,不能只靠一紙結婚證。愛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需要「溫室」「暖房」才能長期保鮮,不會迅即褪色。 婚姻關係更不需要、也經不起「考驗」。如何彼此溝通,相互信任,維持「溫火」,需要智慧。


現實生活的梅姨,在二十六歲那年(1976),完成耶魯大學的藝術碩士學位,來到紐約百老匯追求她的明星夢。當年,她愛上大她十四歲的約翰·卡佐爾(John Cazale).


在梅姨的心目中:「我從約翰身上學到的遠勝過其他任何人」。他教她朗讀台詞,帶她演戲。

他是演藝界的天才演員:在1972 年上演的教父中,聲名大噪。他演出的五部電影中,每一部都可圈可點。


不幸,他罹患肺癌。梅姨照顧他,無微不至,還多加演戲收入,來付昂貴的醫療費用。

他的最後一部電影:獵鹿人(The Deer Hunter), 梅姨接下其中她不喜歡的女角色,她知道,這是她和他同台演出的最後機會。她督促導演先搶拍有約翰的戲碼,在他體力不支之前可以完成他的工作。


梅姨變成䕶士的角色,守候病榻,幾乎寸步不離。當醫生宣佈他心臟停止的片刻,崩潰的梅姨,撲在他身上捶胸狂喊約翰的名字,奇蹟出現,約翰居然睜開無力的眼皮,說了兩句「沒事了!梅莉!」後,才永遠地閉上眼睛。


梅姨的哥哥,帶她到加拿大散心,也介紹雕塑家朋友 ,唐·古默(Don Gummer) 陪伴她。


當她領悟到古默先生的真情時,毅然接受。於1978年9月,在梅姨父母家的花園中結成連理。

過去的四十三個年頭,他們互相尊重,相互扶持,育有四個子女,個個優秀,頗有才氣。

每當梅姨走在領獎的紅地毯時,滿面笑容的古默,必在她身邊,形影不離。


經歷電影情節中,虛無飄渺的婚姻曲折,自己痛徹心扉的感情經驗,從來沒聽說過有緋聞的梅姨,在真實的生活𥚃,認真經營她自己的婚姻丶事業和子女的幸福天地。


下次「戲説婚姻」見!


10/28/2021 於芝加哥



 
 
 

Comentarios


Thanks for submitting!

© 2023 by Train of Thought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