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感恩節/老步槍到疫情

  • Warren
  • Nov 22, 2021
  • 5 min read

Updated: Dec 7, 2021


美國的感恩節是國定假日,訂在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


感恩節的故事,源自早期英國移民到新大陸東北部的清教徒,從原住民印地安人學會打獵農墾,熬過殘酷的寒冬,存活下來。於是,舉辦連續三天的慶祝豐收活動,和原住民一起用餐,感謝上帝的恩賜。除了加拿大有自己的感恩節外,世界各地的人沒有慶祝這個節日的習俗。


當年,從亞熱帶天氣的台灣,來到芝加哥留學,入秋後,天氣變得冰冷,就感到不習慣了。感恩節之前,當地的美國學生早已回家團聚,以往熱熱鬧鬧的學生宿舍,變得冷冷清清,讓人陷入鄉愁的思緒,回想當時的心情,好像是:


秋葉楓紅隨雨落

冬日艶陽冷拂面

人去樓空留孤單

男兒暗彈異鄉淚


幸好,大學同窗王碧霞和她的洋夫婿馬丁(Martin),邀請研究所的幾位同學到她的家,共享豐富的大餐,首次體驗到寒冬送暖的家庭溫馨。


次年,毛愈出國到芝加哥,我們參加學校舉辦的留學生感恩節寄宿家庭(host family)活動。一群外國留學生搭遊覽車,到伊利諾州最西邊的密西西比河鄉鎮。我們被分派到阿爾巴尼(Albany)鎭的德特曼(Dettermann)夫婦家作客,體驗美國農村人家的生活和慶祝感恩節的全部過程。


阿爾巴尼鎮就在密西西比河畔,距離芝加哥一百五十英里,只有八百個居民。一望無際的農田,移動式的噴水架,看不到耕牛,只有各式各樣的耕耘機器。農舍邊有眷養乳牛的搭棚,高高圓筒狀的玉米倉房,附近草地上,有搖著尾巴,幽閒吃草的幾匹馬,這是初次看到美國農村富裕的景象。

德特曼先生是鎭長,兼任防火隊隊長。德特曼夫婦有一個可愛的女兒,珊蔓莎(Samantha),長得像「神仙家庭」電視節目的女主角,動動小鼻子,就會變法術。


小小的年紀,圍著滿滿一屋的洋娃娃,會說會唱會跳。保守的父母親已經開始為她準備未來的嫁妝。感恩節晚餐在他們父母的莊園相聚,住在附近的兄弟妹們幾家大小都來了,親切熱鬧。每家都像趕集似的,帶著水果,雞蛋,鮮乳,蔬菜和種子,以物易物,皆大歡喜。餐桌上,大夥們準備的烤火雞和填料,肉汁淋醬,玉米和焗烤四季豆,蔓越莓醬,馬鈴薯泥,南瓜派,和剛出爐不同模樣的麫包,滿滿的一大桌。

進餐前,父親領頭禱告,感謝上帝的恩典,家人的團聚,歡迎從芝加哥來的我們;此刻,一眼從餐廳的大窗望出去,夕陽餘暉漸暗,田園風光映成祥和的背景,農村的樸實,和他們一家人的虔誠,令人感動。


的確,美國真是上帝護佑有加的國度,人民沒受過外族侵犯,土地沒挨過轟炸,南北戰爭的土槍土砲,可能都沒有在伊利諾州的境內開打過。


晚餐後,還有吃不完的甜點,喝不完的果汁飲料(fruit punch)。


他們家族在一起的氣氛,就像是我們家鄉的年夜飯團聚。


基本寒喧問暖和文化交流之後,最興奮的是,他們打開「槍枝儲櫃」,介紹幾枝獵槍和一枝古舊、南北戰爭時期的步槍,是家族的珍藏。


這位鎮長告訴我們:有一次,他在樹林裡打獵,突然接到防火隊的呼叫,有家民宅失火,需要緊急救援。跳上車,拉上警笛,看到災戶的地址,感覺到很眼熟,兩分鐘後才回過神來,原來是自己的家,太太在廚房打翻油著火,及時搶救,沒有造成傷害。


鎮長的母親,非常親切好客,還送戒指給毛愈當留念。


第二天大清早,吃完早餐,每個人穿著整齊,一起上教堂做禮拜,女性一定要穿裙子正式的衣裳,不可穿長褲。保守的民風,純樸的族群,原來在美國農村地區,保持著非常虔誠的宗教和傳統的價值觀,但也歡迎我們帶來的不同文化和理念,這讓我上了一堂課:他們歡迎並包容其他的種族,同時堅定保持著原有的文化和傳統道德。


十幾年後,接到他們的邀請,我們開了兩個半小時的車,再度登門造訪。他們的三個女兒加上我們的三個女兒,兩家人的男性人口是零增長。我們還開玩笑地說,原來小小珊蔓莎初見面時,在臉頰上的親吻,已經施展她的魔法,都只生女兒。

由慶祝感恩節,延展善良感恩的心,感激上蒼的安排,善待身邊的親朋好友,這應當是感恩節另一層面的含義。


我們到美國後的學業、工作和事業,一直都在接受體力極限的挑戰。


感恩從旁幫忙的親友:大女兒從六個月大的小嬰兒,就被送回家鄉,大哥大嫂哺養到兩歲才回美國。岳父母和我們同住了六年,燒飯洗衣帶三個女兒,還教他們中文,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後來,從杭州來幫忙的「奶奶」和「爺爺」,督導孩子們彈鋼琴,照顧飲食起居,住在一起快四年,才有「三個爺爺、三個奶奶」的故事。(參閲 warrentai.net:我的博客)。


戴家兄弟妹移民芝加哥以後,有過三十幾人住在同一個屋頂下的寶貴時光,大夥兒生活在一起,非常難能可貴的經驗。


大家族的感恩節聚餐,變成大人小孩一年一度的期待。參加的人數愈來愈多,結婚的,生兒育女的,許多老朋友難得一塊過節的,還有許多新來的朋友,一起體驗感恩節,就像當年我們在密西西比河畔的小鎮,寒冷的季節裡,仍有無限的溫暖和關心。

從五十人到七十多人的大聚餐,少不了火雞、烤火腿、韓國雞翅丶韓國涼粉、加上中國餐點的精華,菜色多,量超足。可能是客家人的習俗,吃得飽,還要打包回家,才算是賓主盡歡。餐後,有幾乎專業的攝影,為每家每戶留下美好的團圓影相。


不到午夜後,誰都不想離開。


延續十八年,已經是感恩節大餐的傳統,去年因為新冠病毒來勢凶凶,重症和死亡率高升,幾乎癱瘓醫療系統,法令規定不准超過十人同處一室,聚餐被迫叫停。


今年初疫苗開打,整個疫情有所好轉,三個女兒都提早買好回芝加哥的機票,準備恢復感恩節聚餐。自從幼兒疫苗開始施打,學童丶托兒所開始實體返校。兒童得到新冠的病例,開始出現,回家以後,又傳給父母的病例,愈來愈多。


大家期待已久的聚會,希望能夠如期舉行,規定都要打兩劑疫苗,建議加打第三劑。還又要想辦法作檢驗,只用抗原檢測?或是PCR 檢驗?其實,為了家庭聚會,搞任何檢查,都挺煩人的,但也不得不小心謹慎處理為要。


幾天前,二女兒因為她的老大,有點感冒的症狀,應該避免人群擁擠的場合,更不該搭乘飛機,臨時取消回芝加哥的行程。疫情期間,還是謹慎為宜,於是家庭親友大聚餐,又被喊卡。大伙兒有點失望,再怎麼説,還有自己家庭的小聚會。


新冠疫情何時了?看不到的病毒,也可能偽裝成看不見的朋友,不請自來!保持好心情,吃好睡好,緞練成強壯的身體,準備和病毒共存,長期抗戰!

氣溫下降,寒風吹起,每次開車經過無家可歸游民聚集的陸橋底下,總會想到,他們那還有什麼感恩節團聚?好多次遇到有些家庭把車停在路邊,領著小孩,帶著一些食物,送給這些游民。這種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們幫助需要被幫助的族群,人間仍舊處處有溫暖。


有一次和銀行客戶討論他的投資計劃,好像在哪聽過這位先生的大名。交談中,他確認我的記憶:原來在他開餐館的那些年間,每逢感恩節,他提供全套火雞餐點,免費服務流浪街頭無家可歸的人士。新聞電視報導,還有市長的褒獎:他是中東來的移民,感恩這個社會給他賺錢的機會,這些是他對社會的回饋。


網路上還有許多餐館和社區服務中心,開放感恩節晚餐給需要的族群。芝加哥市政府追加預算,提供免費旅館住宿,讓無家可歸的人,安全溫暖地度過這個寒冬。


感恩節是溫暖家庭的團聚,也讓愛心延伸!


祝福大家,身體健康!


感恩節快樂!


11/22/2021 感恩節前夕,於芝加哥

Comments


Thanks for submitting!

© 2023 by Train of Thought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