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散五十年的貝多芬旋律
- Will Wong
- Mar 21, 2021
- 3 min read
Updated: Mar 24, 2024
大學畢業那年,醫學院舉辦一場古典音樂欣賞會,由藥學系負責,我便攬下這個費時費力的重擔子。
從巴洛克時期的巴哈、韓德爾,古典主義時期的海頓、莫札特、貝多芬丶舒伯特、帕格尼尼,延伸到浪漫樂派的韋伯丶羅西尼丶孟德爾松丶蕭邦、舒曼丶李斯特丶威爾第丶華格納丶布拉姆斯丶歐芬巴赫丶比才丶古諾和聖桑。到了民族樂派的柴可夫斯基、斯梅塔那、德沃扎克丶西貝流斯,接著是後浪漫樂派的馬勒丶史特勞斯丶拉赫瑪尼諾夫和普契尼。
按照歷史背景,挑出幾位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家,每位音樂家選兩首特別的樂曲,讓同學們有系統地欣賞古典音樂的浩瀚丶提昇心靈的美感與超然。
其實,古典音樂老早就溶入我們的生活之中。
"兩隻老虎"就是從18 世紀法國音樂家J.P. Rameau的樂曲中出來的。
(另一説,來自馬勒第一交響曲的第三樂章)。德沃扎克第九交響曲,新世界的第二樂章,就是大家常哼唱的"朋友們大家來,太陽已下山,遼闊的天空中,星光多燦爛⋯” “慈母手中缐,遊子身山衣,臨行密密縫…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出自布拉姆斯的大學慶典序曲。有一首比較雄偉的"結婚進行曲"就是出自孟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
後來還介紹了20世紀的印象樂派,德布西的海,午後的牧神。新民族樂派汎威廉斯的綠袖子和英國民歌組曲,現代樂派的史特拉文斯基的火鳥和春之祭。
還有葛士溫的藍色狂想曲,格羅菲的大峽谷組曲和科普蘭的墨西哥沙龍。
眾所週知的貝多芬,以整個欣賞會來介紹他的作品,時間都會不夠用,更何況只挑兩首樂曲而已。月光奏鳴曲,獻給愛麗斯,家戶喻曉。春、克羅采奏鳴曲和大公鋼琴三重奏,很難抽出片斷解説。第五交響曲命運,四個開頭強悍音符,大家都知道,真的不需要再介紹。第九交響曲的快樂頌更耳熟能詳的。
只好找人幫忙了。
一位醫科的學長,小提琴拉得好,真是"杏林"山深高手多。他知道在醫學院學生活動中心有一張唱片(當時只能用LP的膠片唱盤)是貝多芬絃樂重奏可以當作一首。貝多芬的作品精髓在他的絃樂四重奏、三重奏中。他附于各種樂器了靈魂,而每個音符就像是彼此心靈的對話。最後,我們決定用:第六交響曲中,暴風雨後,清新自然的田園音樂,正好是每個禮拜天清晨在新埔天主堂播放的出來,吵得鄰居都不能睡懶覺的那一首。第二首就是活動中心的唱片第三樂章。
聽到這第三樂章,非常好聽,也非常糾結。我所知道音樂的節奏緩慢,都是有定格的,例如奏鳴曲的、小步舞曲的丶慢板的、賦格曲式的,很少在同一個樂章中有個不同的節奏速度。後來,我只好解釋為:作曲家描述悽涼的心境,游瀰其間,也想拋開,想些快樂的事,卻又被拉了回來,又再想到快樂的事,最後還是妥協了。這裏頭,沒有命運交響曲的四個強悍音符,卻也充滿了爭扎。
還了唱片,手上介紹的手稿也弄丟了,只知道是貝多芬的絃樂重奏,但是那旋律一直在我的腦海裡,從沒消失過。經過了五十年,哼著我腦海中的印象,求助過幾位有份量的小提琴手,可能這首曲目太偏了,少有機會被人拿來演奏。
這次疫情的隔離,健身房游泳池還是関閉。我只好在走一萬步的時間,把貝多芬16首四重奏(8小時34分鐘)每一個音符都聽過去,沒找到。再找到五重奏、七重奏,再回來聽鋼琴大公三重奏,再複習春和克羅采。前幾天找到整套貝多芬弦樂三重奏的版本,一共有三個小時三十九分鐘。
七月三十一日下午三點多,終於在最後一個三重奏出現這首失散了五十年的貝多芬旋律!
這種喜悅,和大家分享!
如同五十年前的夢中情人,還在等著,從沒離開過。
07/31/2020 芝加哥
樂曲:第三樂章 11:10-15:50
也建議聽全曲:貝多芬絃樂三重奏,D弦小夜曲。op.8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