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學三部曲
- Warren
- Dec 7, 2021
- 7 min read
Updated: Dec 24, 2021

疫情肆虐全球快兩年,人類的健康和經濟受到雙重打擊,社交距離使親朋好友同學隔離,人們的心情悶悶不樂,人心惶惶,甚至有點憂鬱,莫名的壓力纏繞在心裡。近期出現的非洲變種病毒,一夕之間,股市震盪,新的旅行警告,更讓剛要復蘇的景象,覆蓋深沈的陰影。
心理健康的議題,開始受到關注。這使我回想起五十年前,大學畢業後,到精神病院服預官役時,面對無助的病人,病灶深埋,病情只靠藥物治標,無法根治。
雖然自己沒有學過心理學和精神病科醫學專業,終歸有「預防重於治療」的理念,應該用什麼方法「強化」自己的心理健康,不但要能承受壓力,抗壓,還要轉化壓力成正向能量的動量(momentum).
每個人都有所體會:成長的過程中,有那麼多挑戰,那麼多要面臨的打擊,摸不清人際關係的真心與虛偽,甚至承受挫敗與絕望。要怎麼才可以使自己保持頭腦清醒,身心平衡?在困難中學習,找到一套方法,把心中緊張恐懼,聚焦成一股衝勁,走出荊蕀,提升到某個高度的時候,才體會到那些惱人的困難,反而是造就自己的動力。
人生哲學三部曲的雛形就這樣開始了。出國留學後,面臨困難危機時,運用中還加上調整,可以派上用場。不能説無往不利,但至少可以定下心來,像有個導航系統,知道自己在那裡,不致於手足無措迷失方向。
把人生哲學三部曲,分享給有困難的留學生以後,可以看到一些穩定身心的効果。在西北大學醫院上班時,也當翻譯的志工,從協助病人瞭解醫學名詞之外,在聊天中,説出他們內心的恐懼和憂慮。有人可以「傾聽」,是很重要的「緩解」功能,也幫忙打氣加油,可以感受到他們更努力做復健,臉上恢復一層自信,拾回勇氣,重新面對未來的挑戰。
有一位骨折受重傷的年青留學生,在病歷表上註明「自殺未遂」。經過三個禮拜的互動後,他終於瞭解「原來每個人都有那麼多煩惱」。出院時,他對自己承諾再也不會「臨陣脫逃」。六個多月他痊癒後,特地回到芝加哥,到醫院向主治醫師和護士們致謝意。本來我想以這個實例,寫一篇「飛越杜鵑窩」的故事,三思過後,還是以當時和他詳細解說的「人生哲學三部曲」為主題,更可以保護個人「隱私」。
單單介紹「人生哲學三部曲」會是枯燥的,姑且聽之,說不定可以派上用場,或許在關鍵時刻,能夠冷靜下來,把注意力集中在建設性的準備工作,把自己的實力,不管是語言溝通,專業知識,不好高務遠,從基礎做起。
從基礎做起,是一個很關鍵的概念,可以使「慌亂」的情緒沈澱下來。
第一部曲:階梯式的人生

爬樓梯是很費勁的,平地起高樓,需要一層一層紥實地建造起來,更是費勁。垂直綫愈高,困難度愈大。假如把垂直線縮小,分段完成,按部就班地,基礎比較穩固,效果更好。
先用學習語文當例子。剛到美國時的英文程度還差一大截,參加學校特別安排的「一對一」英文加強班。當年英文老師茱麗強調的,除了不允許再用中英雙語字典以外,英語無法「速成」,要「按步就班」,就是一天要記三、五個單字,發音,造詞,造句,都清楚熟悉後。第二天,再記三、五個單字,同樣地專心學習。一個禮拜以後,一個月以後,這個語文的階梯,就能夠累積至少有二百個單字的功力。
每個單字都像磚塊一般,著著實實地舖墊起來,信心自然就增加了。
由閲讀更多不同領域的報導,增加更多的單字和知識,慢慢地,就可以稱心地和別人交談。
其他的學科功課,也是用同一種理念,紮實地把階梯,一階一階地建造起來。
對自己的喜好:例如音樂、美術、攝影,也得靠自己努力,累積磚塊,專心加恆心,才可以達到一定程度的成果。
在我自己從醫藥轉行到銀行界之前,也意識到,需要從零基點開始,建立新領域的三個階梯。
當時沒有網路資訊,為了要掌握房地產、金融市場、和財務報表分析的專業知識,最快速、最有効的方法,就是報名參加上課,立即通過政府的執照檢驗考試。
拿到房地產經紀的執照,對房地產價格評估,地產交易,所有權狀登記的細節,是貸款審核的一個重要階梯。
拿到期貨交易執照,對美國短期丶長期公債的起伏,和利息的走勢,息息相關。技術性分析和宏觀分析,是金融市場的一個大階梯。
拿到股票交易執照,對公司財務報表,庫存量和現金流動彈性,和整個公司的財務健康,是謹慎分析商業貸款的階梯。
搭建好這三個階梯,至少有了底氣,後續的路,還長的很,還有好多訣竅,需要注意和學習。
除了學習和工作的階梯,需要全力以赴,打好基礎之外,我們對「交朋友、組織家庭」的階梯,更要謹慎,認真對待。
大家都知道「另一半」有多麼重要,如同選磚取材,是往後幸福的基本盤石。
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價值觀,兩個人在愛情的世界裏,還有好多觀點需要推敲,交流謀合,才可以把每塊磚頭砌成堅固的家庭階梯,不怕風吹雨打,有時還要經得起地動山搖的考驗。倒頭來,站在階梯的半山腰,經過一輩子的苦心經營,患難與共,才更能體會:幸福是以「家庭」為計算單位的。
老天給大家的時間是一樣的,一分一秒是一塊磚,要讓它散落一地,還是專心地砌疊在一起?但看我們如何用心。其實,心,就像針尖,分分秒秒都化成「當下」與「專注」時,「憂慮」、「緊張」就無法偷偷地溜進內心的空隙。
經過努力所建造的許多階梯成型以後,可以遊走其間,我們不浪費每分每秒地舖磚,也同時享受每分每秒的成果,生活可以變得多彩多姿。
第二部曲:面對問題,換位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每個人都會對未知領域產生恐懼,甚至令人六神無主。
問題在生活中永遠存在,只要不慌張,不怕麻煩,就可以定下心來。先做換位思考,自己冷靜地觀察,看看怎麼解決問題。
假如是個小問題:汽車道上的小石頭,立刻把它移開,以後就不會再出現障礙。
假如困難像是是一座山,擋住了去路:不太可能著手去挖土,把自己原來的目標忘記了,反而變成「愚公移山」的工程。
這個時候,只好採用繞道而行的方法。
假如困難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像是婆媳問題、文化認同、種族歧視的問題,只好採用暫時忽略它的權宜之計。等有一天自己比較有能力時,再試著去處理,或許再回頭看看,可能就已經不是問題了。
總之,不害怕問題,要不是立刻清除移開,要不然繞道而行,再不然,暫時放在一邊,以後再說。只要心理強大,何難之有。解決問題的本身,只是時間和技術上的運作而已。
有時候,碰到一連串無法解決的問題,會讓人越來越挫折,為了避免這種挫折感的累積,需要和朋友、家人、老師商量討教,旁觀者清,他們的建議,會是非常珍貴的指點。或是,自己另築一個「修身養性」的階梯,平時的培養和訓練,在緊要關頭,有勇氣大膽去嚐試,突破糾結的問題。
解決問題是培養「成功經驗」的起步,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迎刄而解」的心態,慢慢地,「天底下沒有問題可以難得了我」堅毅的信念,轉換成像身體內的血液,一輩子受用。
身邊的問題,依照輕重緩急的分類,一一解決。一旦有好的機會出現時,才不會被未解決的問題,擋住視野,甚至絆倒而痛失良機。
第三部曲:做決策的時機

任何人都會有患得患失、害怕失敗的心理。得失評估(pro & con) ,是決策上比較理性的分析:瞭解自己的實力,困難的複雜性,理性和感性的取捨,正面負面的影響,還有自己的個性和偏好,理清這些思維,對分析困境,再做任何決策,就有比較靠譜的方法。
自我分析之後,再找別人幫忙,整體性的面面觀,就會更清晰地顯現出來。
成功的機會都是留給有充分準備的人:因為在學業上、職場中、有良好家庭關係的協調,什麼時候該説什麼?該做什麼決定?時間、時機是很重要的關鍵。
當機立斷,不只是在投資或是公司經營上很重要,常常對自己的親人説一句貼心話,都可能扭轉情勢成一帆風順的順境。
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合。月有圓缺,退潮漲潮,生理心理的週期,都可以影響自己的心情。
所以,儘量避免在情緒的頂峯和谷底期間,去做重大的決策。興奮高昂志得意滿,容易陰溝裏翻船。鬱悶焦慮意志消沈,怕做出萬刧不復、孤注一擲的儍事。
假如非要在頂峯低谷期間,做出重大決策時,先設定好「止損點」,就像是股票交易,還有機會密切觀察,決策執行的過程和發展方向,是不是按照原有的設定,需要不需要做調整?
人生哲學三部曲可以把自己的理性、勤奮和堅忍的正能量培養出來。但是,人生的道路上,好像沒有那麼簡單。結婚有家庭之後,問題就變得複雜多了,處理方式就要求「高情商」。
我們都知道説話要謙恭有禮,可是,為什麼對自己最親近的人,就會忘了這些而直話直說,認為一切是理所當然,完全忘了別人的感受。
讀過一篇故事,是這樣説的:
古時候,一位老員外,家纏萬貫,心地善良,陽壽垂暮,向廟裏的方丈討教,他在終老之前,還能做那些善事?
方丈説,福德雙修的老先生,只需再做一件事,就可以功德圓滿。宴請所有欠他錢的人,飯後告訴大家,欠他的錢不用還了,但要許願全數捐贈給慈善機構,教堂廟宇,療養院或孤兒院,或是造橋鋪路,幫助他們造福田,做善事。
賓主皆大歡喜,個個許下諾言,發誓如數捐贈。唯獨一個老翁,欠債最多,眉宇深鎖,默不作聲。老員外問他,怎麼回事?
老翁羞愧地答道,要這輩子還錢是不可能的了!老員外追問,總要有交待吧?老翁深思良久,終於說:我只能承諾下輩子,當你的爸爸!老員外聽後,非常不悅,這不是不還錢還佔人家便宜嗎?老翁迅即解釋道:當了你的老爹,從奶水、尿片,吃飯衣裳,教育花費,撫養成人,到娶一個媳婦,所有的花費,算起來,還加上通貨膨脹,應該是本利都還清了。
這個故事,説明人間的一句話:無債不成父子!同時可以聯想到另外一句話: 無緣不成夫妻!是老掉牙的俗語,卻深藏著超乎尋常的哲理,要有智慧,更要高情商,才能無私無我地處理最重要的人際關係!
反正要還債,大家就高高興興地還。有緣相結合在一起,就要珍惜善緣,努力化解悪緣。
凡事都在一念之間:一心向上,步步高升;一心向善,寸寸芳心!
「人生哲學三部曲」,是個人的經驗,僅供參考,祈願大家不吝指正。
12/08/2021 改寫於芝加哥
非常感謝李郁惠學妹的協助和美工設計。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