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詐騙

  • Warren
  • Dec 11, 2022
  • 4 min read

上個月底,我的太太(毛愈)親身經歷了一段令人難以置信的詐騙過程。詐騙術之高明,無孔不入,還可滲透進支付寶,防不勝防!


以下是她與讀者分享的故事:


早上準備到辦公室上班的路上,電話鈴響,傳來支付寶(PayPal)客服的通知:我支付寶帳號上,被一位 Karen Robinson 盜用了$598.99。經過客服人員調查,確定是詐騙案件,正按照支付寶的標準退款程序處理中。


到辦公室之後,立即上支付寶網站查看,確認這筆款項被提走了。


在這筆數額下,點擊出一個聲明和指示:這筆交易是詐騙屬實,請撥電話+1(808)582-0908 申請補償退款。


當時,腦子裡浮現兩條思路:支付寶的服務太好了,比銀行還要週到。一般銀行只送出 詐騙警告(Fraud Alert )的訊息,還要用簡訊和打電話,通知銀行的客服中心,確認是不是正常交易,才支付或停止支付。


另一條思路,是不是自己已經掉入詐騙集團的圈套?很快地,又想,這些資訊和電話都是從支付寶的正式網站上得來的, 不是從私人電話簡訊傳送過來的,應該不是詐騙的手法。


電話接通以後,支付寶客服要把 $598.99退到我的銀行帳戶。我質疑這種方式,對方説,這是公司退款的標準程序,而且我的支付寶是和私人銀行帳戶連線的。


心中雖有疑慮,但覺得還有些道理。


繼續下面的程序時,他們以安全理由,由簡訊確認密碼,來回兩次,並和他的經理出面確定。

當我的銀行帳戶出現在電腦螢幕上,支付寶客服也可以看到時,內心感到不安,還質問對方,這種退款方式,像是詐騙手法。


對方當然否認,再三強調是支付寶的標準程序,他只按規定退還被詐騙的款項。確保客戶收到款項,是他們客服的精神。


客服人員要把$598.99 分成$200 和$398.99 兩筆款,滙入銀行帳戶。


我質疑這種滙款方式。他的解釋是,第一筆,當做試驗(Test,),確定後,再滙第二筆。

我建議他,第一筆用$1.00即可。


正在爭議的當兒,銀行帳戶上,突然跳出美金二十萬($200,000.00)的進帳。


對方提高嗓門,責怪我怎麼可以從他那詐騙二十萬?


我強調,滙款人是他們,我這邊不可能按觸任何一個鍵盤。


把$200.00 滙成$200,000.00,在操作上是有可能發生的錯誤。


從氣急敗壞,還要到法院提告的威脅,他的語氣緩和下來,要求把這二十萬退回給他。

我也答應把這筆錢如數退還。


心中不安和緊張度,急速上升。腦子清醒地想想怎麼應付下一個步驟。


最好不要讓這筆二十萬進入帳戶的方法,就是要求我的銀行拒收(reject)。


對方急於完成退款程序,有咄咄逼人的語氣。


我以要上洗手間為理由,把電話hold住,離開辦公間,用另外一位員工的電話,打電話給銀行客服,要求拒絕這筆滙款。


銀行客服立即上線作業,在這等待的時刻,心情緊張,同時也告訴自己,一定要鎮靜地應付這從來沒有面對過的危機。


令人驚訝的回答是:銀行無法拒絕這筆滙款。


為什麼?這是什麼情況?銀行可以用各種理由拒收的,「收款人拒收」「錯誤的帳戶」等等。

銀行的解釋,更令我嚇壞了,才理解到事態的嚴重性。這筆二十萬,剛剛從我自己的另外一個帳戶,轉到這個私人帳戶。這是銀行系統內的轉帳。


這下子,事情可大了。詐騙份子已經進入我的銀行帳戶系統,搬運帳戶內的存款。


我和銀行人員,立刻把所有的帳戶的名稱和密碼,全部更改。這個緊張過程,時間完全凝固,令人無法呼吸。等銀行完成更改密碼程序後,銀行建議:就把電話掛了!


一場詐騙集團的驚恐:假如把從二十萬美金「退回」給他們,那就是把自己的錢,經由自己授權銀行滙出去,那就永遠追不回來了。


以前只聽説別人的銀行帳號被盜取存款,或是用不同的名目,假冒親戚的名字,甚至聲音,要求受害人滙款救急。現在詐騙的新手段越來越多。


事情發生後,立刻通知三個女兒,提醒他們要非常小心。當律師的二女兒,隨即傳送華盛頓郵報在今年10月28日刊登的文章,其中所提到的詐騙案件,都是以支付寶退款的名堂,用不同的方式詐騙客戶。


其中一位受害者,被佯稱支付寶的客服人員,騙走了$1,400美金。


一位精明能幹的非營利機構負責人,她收到一個通知:有一架很好的鋼琴,可以捐贈給她的學校。經過查詢,的確有一架鋼琴存放在某儲存庫。


她欣然接受後,按對方要求,需要先付儲存保管費$400, 這還合理,就以銀行 Zelle 現金支付方式,付清了。


等到要搬運鋼琴的前一天,搬運費$700 要付清,這也算合理,Zelle 現金也付清了。

搬運當天,要求需付保險費$1,000,保證鋼琴在搬運過程中不受損傷。這下子,就不對勁了,不保險也可以吧?反正是舊鋼琴。


不付保險費,就不送鋼琴。兩筆Zelle 付款,加起來,美金$1,100 就這樣子,不翼而飛了。

不是只有個人,公司行號和非營利機構,都可能是詐騙集團的加害對象。


這是親身體驗的真實故事,隨時隨地都可能再發生。


假如,疑似詐騙的案件發生時,立即掛斷電話,千萬不可回撥他們提供的的電話號碼。

最好尋求協助,避免單獨承受歹徒威迫性的壓力,更不可提供任何社安號碼,信用卡號碼和銀行帳號。


事後,冷靜地想想,怎麼也沒想到,高超的詐騙手法,居然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搬運其他帳戶的錢,讓人錯亂地認為是歹徒送進來的錢,還答應退還這筆二十萬?


不自覺地,手心冒出了冷汗。”


12/11/2022 於芝加哥

Comments


Thanks for submitting!

© 2023 by Train of Thought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