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孫們尋根之旅的點滴
上個月底,三女兒傳來一個短視頻:半掩洗手間的門,從裏面傳來五歲孫子的歌聲。女兒説,她聽不懂孩子在中文學校學的兒歌,好幾天了,每次上洗手間,他總是拉開嗓門唱著輕快的節奏,滿心歡喜。乍聽,居然是孟浩然的「春曉」
Mar 45 min read
890 views
0 comments


美國大選後的反思
有遠見、有智慧的美國開國元勳,他們設計的民主制度,好像有自我調整的機制:大選後,讓新政府施展抱負,兩年後的中期選舉,選民又可以向政府表達他們的支持態度,就像鐘擺一樣,太左太右自然都會擺回中央,做適度的調整。
Dec 19, 202413 min read
1,125 views


敦親睦鄰
還沒出國以前,常聽說在美國的鄰居很少往來,根本不知道左鄰右舍是誰。 住在美國五十多年來,深深體會到遠親不如近鄰的感概;同時無形中,骨子裡還保留著文化底蘊的親情,仍舊根深蒂固。
Nov 14, 20247 min read
799 views
0 comments

老外親家
當年吾家有女初長成,期待三個女兒可以嫁給漢家郎,找到同文同種的婆家。經過一番努力後,她們結婚了,結果還是為兩老撮合三門老外親家。
Sep 22, 20246 min read
1,480 views


四重奏
努力做好自己,像是拉好第一把小提琴,尋求一輩子的伴侶,像是第二小提琴的合弦,把中提琴當成家庭成員,父母、小孩和朋友,大提琴就是穩重的掌舵者,可能是信仰,可能是文化的底薀和傳統的規範。年紀漸長,不能獨善其身只顧自己,還要隨時輔導其他的提琴手,甚至拿起大提琴,肩負保護和照顧的 責任。
Jul 22, 20244 min read
704 views


「希望」是動詞
美國是個移民的國家,每個人都抱著「希望」,以行動實踐自己的夢想。回想1985-1986年間,自己的兄弟妹在中年以後,領著小孩們,從零開始,來到芝加哥打拼,就是希望給下一代提供最好的教育機會,也讓下一代的「希望」從努力奮鬥中,立業成家,都朝著新生代自己的目標,持續推動。
Jun 16, 20245 min read
380 views


母親的智慧
自母親在2003年春節前離開人間,今年是第二十二個年頭沒有母親的母親節。時間漸遠,而母親和藹的慈顏,仍舊清晰得可以感覺到當年可親的溫馨。
May 12, 20247 min read
801 views